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共同战“疫”
疫情封控管理期间,如何疏导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时间:2022-04-21 来源:红寺堡区卫生健康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近三年来,新冠疫情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也让我们的生活方式被颠覆。

当疫情来袭时,我们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车水马龙的街头会空空落落,人流拥挤的公交会冷冷清清,霓虹灯下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也再无踪影。不只是寂寞和无可适从,疫情也将我们的生活节奏彻底打乱,虽然不用再早起熬夜,但干瘪的钱包却使我们快乐不起来。封控期间安全成了最大的担忧,生活物资的配比发放是群聊中的热点,而当房贷、车贷以及各种生活缴费的卷席而来,令我们的身心再次蒙受了巨大的压力。

《COVID-19大流行的精神卫生防范和应对》报告中指出“新冠疫情增加了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非特异性心理困扰等症状”。在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的预估报告中也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30%~50%的人口因疫情而遭受各种心理困扰。


在中国,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控制社交距离和隔离封闭成为生活常态,而持续的孤立生活而滋生的孤独感以及经济受阻产生的压力感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种种的负面影响,这也使得社会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

那么,在封控期间,我们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持续影响,如何有效调节身心?

这需要依据不同的群体作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要知道,不同群体因接触的社交面和认知成熟度的影响,思维模式也各有不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针对性地做出引导和疏通。

首先,我们先梳理疫情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要来源方向:

第一、疫情持续时间长、风险高,对己身所处环境的担心和未来的迷茫会导致负面情绪的滋生,例如疫情暴发地附近的居民会对自身健康安全有着严重的忧虑,神经紧绷,精神受到高度的压迫。

第二、疫情对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造成严重的干扰,导致人们获取的资源和储存的财富遭受损失,会加剧忧虑、恐慌等负面情绪的蔓延,例如疫情防控期间停工停产导致部分家庭失去经济来源,生活难以为继;或疫情集中地区资源紧张,物资供应紧张;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第三、疫情对生活自由度的限制以及隔离政策带来的持续影响都会限制人们的生活热情,阻碍压力的疏导。例如疫情封控会导致社会活动减少、户外运动受阻、亲人彼此隔离等问题,长期的压抑生活会导致心理抑郁。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防控政策和医学手段的发展,疫情带来的压力逐渐由急性转变为慢性。我们对疫情的恐惧度在减少,但随之而来疫情对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在凸显,如何适应现有生活模式,调节心理压力成为我们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分别给出建议。


青年群体:青少年疫情压力主要来源自停课、封闭管理所带来的生活受阻,长期的居家生活和单调的自我独处所滋生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是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

应对策略:

1、保持规律作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和标准的作息时间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多食果蔬、减少零食摄入能够保持心情疏朗;

2、保持适度运动,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些少量运动,如登山、散步、慢跑等,即使在室内也可以采取俯卧撑、身体舒展等幅度小、操作简易的锻炼方式,运动释放的多巴胺可以带来愉悦;

3、充实自我时间,学习充电、兴趣陶冶、志愿服务等都可以成为青少年居家选择,通过展开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时间和生活变得盎然有趣,减少孤寂、焦虑带来的精神内耗。


老年群体:老年人疫情压力主要来自对疫情形势的担忧和自身身体健康变化的恐惧,疑病现象和社会负面宣传是老年人疫情防控期间面临的主要压力。

应对措施:

1、实现信息隔离,子女要尽量减少老年人接触疫情信息,避免对疫情的谈及,过滤社会负面新闻,宣传科学防疫意识不强,帮助老年人破除心理迷信和保守观念;

2、加强情感疏导,老年群体要有一定的社交活动,多与家人、好友聊天,子女也要加强陪伴工作,及时抚慰老人情绪,给予老人回应,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依赖;

3、保持健康生活,老人群体要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早眠多睡,健康饮食,可以通过太极、八段锦等锻炼充实生活,以下棋、看戏、读报等方式活跃思维,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结语:

疫情既是一场经济战、卫生战,也是一场心理战。封控期间,我们要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防护,坚定对国家和医疗的信心,坚持科学防疫意识,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居家隔离,在单调的模式中发现生活的无穷精彩。上海乐天心晴心理相信有你我携手,战役必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