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共同战“疫”
吴忠市红寺堡区科协“五个确保” 构筑起疫情防控坚实屏障
时间:2021-11-03 来源:红寺堡区科学技术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自疫情发生以来,红寺堡区科协奋力作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下沉到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同时,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轻骑兵”作用,严格按照“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工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疫情发生后,区科协迅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自治区、吴忠市和区有关会议指示精神,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并结合实际情况,从人员组成、人员流动、入住情况等对包抓小区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包抓小区疫情防控方案。明确小区值守注意事项和人员职责分工,为下沉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确保小区管控严密。由局党组书记带队,分组入户对小区住户信息进行全面摸排,通过一户一表的形式,详细登记每户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核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健康码、核酸检测情况和疫苗接种情况,并询问家庭成员中外出人员近期是否有返红计划,及时了解掌握每户人员基本动向,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目前,共摸排78户340人。同时,志愿者还引导社区居民开通健康融合码,通过查验发现,对近期到访过银川、吴忠等地的人员立即向社区和疫情防控指挥中心报备。在入户摸排期间,志愿者积极引导社区群众下载注册“科普中国”APP,指导他们了解和掌握权威媒体刊载的疫情防控知识。在做好小区入户摸排工作的同时,着重做好小区疫情防控卡点值守工作,通过在醒目位置设置指示牌,悬挂条幅,引导社区居民及外来人员戴好口罩,确保一米间隔,并对出入人员进行测温、查验行程码,确保小区管控严密。由于该小区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物业、安保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安保人员力量不足,在疫情防控值守期间,科普志愿者不仅负责疫情防控值守,担任“守门员”的角色,还要负责小区秩序维护等有关事项,成为了一名“安保员”。

三是确保防疫科普“在线”。在区科协人员力量薄弱的条件下,科普志愿者利用倒班休息时间,常态化开展防疫科普宣传工作。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通过张贴条幅、志愿者宣讲、“大喇叭”广播等方式,深入商场、农贸市场、车站、村、社区等场所,开展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工作。科普志愿者化身“科普答人”,哪里人多,哪里就有大篷车和“科技蓝”的身影,哪里有需要,“科技蓝”就冲到哪里,将防疫知识和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科普大篷车共行驶里程达120公里,覆盖村、社区25个,“大喇叭”播放时长达35小时,覆盖人群3500人。在确保线下科普常态化开展的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企业群,适时发布或转载科普知识、公益广告等内容。目前,在“科普中国·红寺堡”微信群疫情防控内容转发量达600余次,日均转发活跃人数达45人。在微信公众号转发防疫科普相关内容23篇,朋友圈转发防疫科普内容500次。各科技特派员转变服务模式,大力拓展线上服务模式,通过在线交流、开设视频微课堂、制作技术指导视频等方式,分享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和种植养殖技术知识要点,确保线上与线下科普同频共振。

四是确保机关防控有序。区科协高度重视局机关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任务,制定局机关办公室日常消杀措施,为每位干部成员配备防疫口罩及抗菌免洗手消毒液,并要求干部每天上班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每日进行2次测温登记。对外来人员要求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出示行程码和健康码,间隔一米,确保局机关疫情防控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为确保对企业、群众的服务不掉线,倡导开展线上咨询、线上办公。

五是确保物资储备充分。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初期,就安排专人采购一次性医用口罩、抑菌洗手液、消毒喷雾器、一次性手套、测温仪、洗手液等防疫物资,确保包抓小区防控卡点及机关办公场所防疫物资储备充足。同时,随着近期气温骤降,积极联络有关单位,在包抓小区门口搭设防疫帐篷,解决一线防疫值班人员御寒问题,确保防疫志愿者能够安全、安心地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