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红寺堡 > 旅游景点
“两晒一促”红寺堡篇之—移民文化遗址公园
时间:2021-10-25 来源:吴忠市红寺堡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红寺堡区移民文化遗址公园(红寺堡区移民旧址)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境内,保护区规模涵盖原同心县新庄集乡整体搬迁至红寺堡灌区后遗留的村落。在方圆60平方公里内,遗留下来的废弃院落近7000处,房屋近8200间,窑洞和羊圈近万处。旧址保护区和移民新村隔远相望,相互映衬,构成一道独特的历史景观,蕴藏着极大的原始村庄文化元素。整个村庄背山面川,被灌木包围,搬迁后的新村与旧址一沟之隔,相互映衬、尽收眼底的反差一览无余。




移民文化遗址公园是红寺堡生态扶贫移民辉煌巨变的见证,红寺堡人的根脉,保留着移民对故乡的记忆,是储存发展记忆、见证沧桑巨变的移民文化财富。红寺堡移民文化遗址公园作为一道独特的历史景观,蕴藏着极大的原始村庄古文化内在元素“荒凉”卖点,是开发旅游和拍摄影视作品极为难得的人文景区。




2010年,红寺堡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调研移民旧址时指出,移民旧址是红寺堡生态扶贫移民辉煌巨变的见证,是储存移民群众发展记忆、展示移民工程造福人民的有力见证,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要保留下来,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立项保护吴忠市红寺堡移民旧址的请示》(红政发201078号)文件,提出解决移民旧址修复和设置围栏、界碑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费1000万元,自治区人民政府未予立项。

2013年,自治区旅游局相关领导来红寺堡调研时指出,移民旧址作为一道独特的历史景观,在宁夏绝无仅有,蕴藏着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要尽可能的保留下来。经红寺堡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申请,2014年红寺堡区财政局下达移民旧址保护经费80万元,用于移民文化遗址公园的保护。为切实推进移民旧址保护工作,20154月,红寺堡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召开局务会议研究决定,按照先易后难、应保尽保的原则对环罗山地区保存相对完整的村落旧址进行立碑保护,经实地勘察后,确定了26个保护旧址,因关口、朱庄子、新庄集3个旧址靠近红关公路,完整度较高,决定树立大保护碑,其余23个旧址均树立小碑,并决定在关口遗址修复部分房屋和窑洞、平整部分院落供人参观。

2017年,根据《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绿盾2017”专项行动责任清单的通知》文件精神,红寺堡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承担清理在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移民旧址的任务,应整治清单共19处,实际清理旧址16处(关口、新庄集、朱庄子3处旧址仅将残垣断壁和塌陷房屋墙体清理,其余部分经协商后予以保留),剩余不在罗山保护区范围内且立碑保护的旧址全部保留。




2021年红寺堡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秉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现已对这一独特的历史景观进行规划和开发。一是开展永久性遗址保护,开发移民文化遗址公园。有限度地修复移民文化遗址公园所在区域的部分院落、窑洞作为对红寺堡移民开发建设与发展、移民生活新旧对比的历史见证,主要修复马万堂旧居、马自兴旧居、马自俊旧居三处院落,通过收集旧物报纸、农用工具、厨房用具等对这三家进行高度复原,同时进一步平整院落、修复水窖、保护树木、加强绿化,修建感恩广场一座、网红桥一座、开发体验项目——磨盘体验区、加固游击队地道等使之成为区内一处可观、可赏、可感的人文景区以及现代红色教育、感恩教育基地。二是实施生态建设项目,恢复原有自然风貌。建设大面积的景观林和草坪,规划建设游客野外宿营基地和人与动物亲近交流的互动体验基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三是打造独具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对移民文化遗址公园的院落、颓废的围墙、自然生长的植被以及原居民生产生活痕迹等,加以重点保护,保持原有面貌,着力开发影视作品拍摄、微电影拍摄体验等项目,充分发挥移民文化遗址公园的人文景观功能。四是依托移民文化遗址公园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罗山旅游资源开发相衔接。规划修建环移民文化遗址公园连接罗山景区的互通道路工程,建设自行车运动体验基地和自驾营地,推广健康、生态、时尚旅游体验观念。




走进这片陌生而熟悉的土地,放眼望去:绵延起伏的断墙残垣,掩映在深谷幽草之中,苍茫而恢宏之气势,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密布的院落、阴暗的窑洞和数不清的水窖,向人们诉说着无数魂牵梦断的动人故事,折射出当时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影子,更是新时期移民工程造福人民的有力见证。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