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政村、各办(中心):
现将《大河乡肉牛养殖场“出村入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人民政府
2022年9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大河乡肉牛养殖场“出村入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肉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引导全乡肉牛养殖大户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出村入场”, 培育优良的肉牛核心群,实现肉牛扩群增量、规模化发展。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结合全乡肉牛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促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建立完善整乡整村推进机制,形成集聚效应,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果奠定良好基础。
二、基本情况
大河乡肉牛养殖一场(所在地:大河乡河西村,辐射区域:河西村、红崖村、龙泉村、龙源村、麻黄沟村)占地面积103.27亩,项目一期建成养殖圈棚4栋,建筑面积68849.62平方米;看护房1栋;精饲料棚1栋;项目二期建成青贮池、淹草池、蓄水池,配套完成通电、通水、实时监控、生产路等设施建设。设计存栏600头,预测调配场地可存栏500头。
大河乡肉牛养殖二场(所在地:乌沙塘园区,辐射区域:开元村、香园村、大河村、乌沙塘村、龙兴村)占地面积280.8亩,项目一期建成养殖圈棚3栋,建筑面积2466平方米;看护房1栋;精饲料棚1栋;项目二期建成青贮池、淹草池、蓄水池,配套完成通电、通水、实时监控、生产路等设施建设。设计存栏600头,预测调配场地可存栏500头。
三、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
组 长:贾舒君 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副组长:闫 圆 乡党委委员、政府副乡长
成 员:张占国 红崖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张汉雄 龙泉村党支部书记
罗永珍 麻黄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伏聚鹏 大河村党支部书记
马 辉 开元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哈生堂 龙兴村党支部书记
马登祥 香园村党支部书记
马永存 石炭沟村党支部书记
马建慧 平岭子村党支部书记
马海礼 石坡子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杨贵仓 河西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马玉俊 乌沙塘村党支部书记
李青春 龙源村党支部书记
李 勇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马 娇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二)入场模式
模式一:合作联营,即合作联社集体经营模式。由所在片区各村党支部牵头,村级特色产业合作社和个体经营合作社成立联合社,择优选择一名党支部书记为联合社理事长,吸纳有进场意愿的合作社优先入场,尽可能多地吸纳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
模式二:集体联营,即集体经济跨村联营模式。将所在片区各村可用的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本金配股合并,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资本优势,合力、共向形成“跨村联营”模式集体发展肉牛养殖,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模式三:村企抱团,即村企共建抱团取暖模式。各村根据意愿与区内现有的规模以上养殖企业或合作社进行协议合作,灵活运用各村“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规上企业或合作社负责提供牛源、技术指导及动物防疫、终端销售的“两端一中”服务。
以上三种模式择一入场,根据工作实际可以融合其中两种模式。为确保高标准养殖,达到高产高效的养殖规模,均采取携资入场,入场时根据所携资金量进行股比分配,入场的合作社、养殖户、企业全部认股配股,有必要激发管理团队积极性主动性时,管理团队携资入场也可认股配股。
(三)带贫减贫机制
基于以上三种入场模式之一,入场时即要达到“1+5+6”的带贫减贫的公益养殖作用,即1个合作社至少带动5户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和至少6户“三类人员”,通过公益配股、托管养殖、劳动服务等形式带动“三类人员”增收致富。
(四)管理方式
1.养殖场管理
养殖场建成后,由项目建设单位以合同制形式无偿提供给项目发起行政村管理。由项目发起行政村牵头,其他各村结合实际,分别制定村级“出村入场”实施方案,有序入场发展养殖。入场后三方管理,即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经营、入场行政村联合负责运营管理、乡政府负责全程监督管理。
2.扶持项目资金分配
各入场行政村,尤其是项目发起行政村要制定“出村入场”实施方案,方案及相关协议类文书中均需明确经营期间新投入资金使用办法、销售所得的利益分配办法、管理团队约束机制、肉牛出入监督办法、运营资产管理办法(未尽事宜由各村法律顾问研究补充),经合作联营/集体联营/村企抱团等模式的专题会议研究后,提交各村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后执行。
3.资金管理
根据往年工作实际和兄弟乡镇“出村入场”经营实际,为防范风险、杜绝群众间矛盾、保障资金安全,入场各村行政村需公开选举产生出纳1名驻场办公,养殖场资产资金日常由该出纳负责,乡政府出资聘请第三方会计团队出入账。2022年启动经营第一天定为“股比变更日”,以后每一年经营期间任何人不得对入场农户、合作社、企业、管理团队的股比进行调整,经营至第二年“股比变更日”前30个自然日,由入场农户、合作社、企业、管理团队提出股比变更申请,可增资、减资、撤资,有入场意愿的其他农户、合作社、企业,经所在行政村审核并报乡农综服务中心备案后,进行股比变更。
4.肉牛出入场管理
不论养殖场采取任何一种模式进行养殖,肉牛出入场时,实行“多把钥匙开一扇门”机制,入场各行政村作为多方成员,公开选举产生1名出入场见证人,凡肉牛出入场时,均需到场对数量、重量、出入单价、出入地、资金流向、检疫资料进行验证,并签字留档备查。
5.管理团队调整
三方管理过程中,每季度末由乡农综服务中心组织入场行政村“两委”代表、入场农户/合作社/企业代表,对养殖场养殖情况进行综合判定,具体可从病死率、增重情况、防疫管理、资产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对管理团队工作效益进行全方位判定,对偏离预期较大、造成较大损失、明显存有私心,确需调整的,可现场提出,直报乡政府有关领导,经研究后,由乡政府主持进行撤换。
除以上情形外,每年“股比变更日”前60个工作日,管理团队可提出人员变更申请,经各村审核并报乡农综服务中心,待新的管理团队成员到岗交接后,进行调整。
6.防疫机制
一是对入场肉牛实行统一防疫制度。由管理团队牵头,择优聘请防疫团队对入场牛只实行一年4次的防疫措施。二是对所有入栏的肉牛统一由联合社择优选择保险机构购买保险,降低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有序入场。各村要结合实际,会议研究,建立出村入场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带领本村有意愿参与养殖的农户发展规模化养殖。要结合村情实际,制定详实可行的入场方案,有序组织农户出村入场。
(二)健全管理机制,有序推进。跨村联营模式,由各村召开会议推荐确定园区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牛只进出园区台账和饲草料台账。科学完善进场机制,同时,加强与合作的新型经营主体沟通协调,做好牛只的饲养、管理和动物防疫等工作。
(三)建立财务制度,公开透明。根据会议推荐确定的管理层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与财务公司对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公示公告制度,多渠道对园区养殖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公示,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运行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