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明确区域农业功能定位,科学划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210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依托主体功能区划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布局,协调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建设工作,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为推进我镇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政策引导,统筹划定建设。建立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利用我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类实施的“三统一分”方式,加快土地、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
二是突出功能定位,科学划定建设。把握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内涵,综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优化农业布局,细分农业功能,划定建设优势明显、产能稳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区域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是突出农民主体,规范划定建设。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处理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农民土地承包自主经营的关系。完善支持政策,形成有力度、有约束的政策体系,确保规范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建设。
四是突出建管并重,依法划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围绕保产业安全,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根据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田水利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相关制度,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得准、建得好、管得住,长久发挥作用。
二、主要目标
根据全区需划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分解,我镇玉米2万亩,其中:周新村1800亩、周圈村2000亩、红星村2000亩、田原村2500亩、买河村2500亩、小泉村1800亩、潘河村2500亩、白塔水村2600亩、兴民村300亩、塘坊梁村2000亩;小麦0.25万亩,其中:周新村200亩、红星村300亩、田原村1500亩、买河村500亩。
2018年5月,启动我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2019年10月底,完成我镇2.25万亩(其中玉米2万亩、小麦0.2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块划定工作,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耕地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全环节管理。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在功能区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
三、工作任务
(一)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
1.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标准。粮食生产功能区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灌溉条件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耕地质量较好且相对集中连片,单片耕地面积不低于500亩的永久基本农田或耕地;有小麦、玉米种植传统;生态环境良好,未列入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城镇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行洪沟道、水源地、渠道、道路、林带等区域,土壤无重金属、污水和垃圾污染。已经或即将建成的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具有较大生产潜力的地块优先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
2.细化分解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根据我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规模,各村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等情况,各村要结合本区域实际,将任务目标分解到农户,以村为单位精准落地。
3.合理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为满足农业生产管理需要,以永久基本农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为基础,结合实地情况,参照有明显标识作用的线状地物、自然地貌、人工地物界线、行政区域界线以及权属界线等,确定地块、片块边界和范围。
4.审核汇总划定成果。划定的具体地块要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统一编号,标明“四至”坐标、面积及灌排工程设施、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根据目标任务,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的核查验收工作,在公告公示无异议后,将有关情况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5.划定成果管理和汇交期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包括:电子地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材料,电子地图和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各村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由乡镇上报区农牧和科学技术局进行归档、统计和逐级汇交等管理工作。
(二)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工作
1.严格保护耕地。各村要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管护主体责任,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用途管控,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用途不改变。深入推进高效节水、秋季深松整地,扩大整地面积和规模,活化土层,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涝能力。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力度,推进秸秆覆盖、碎混、翻埋还田和生物发酵造肥还田,增加有机物料还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实行数字化管理。各村要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块统一编号命名,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块地理位置、拐点坐标、耕地面积、作物类型、承包主体、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覆盖、不遗漏。
3.加强产品监管。依托农民合作社,深入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开展新技术示范、生物有机肥试验、优质品种展示等。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工作进度
(一)设备软件准备(2018年1月-2月)。由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招标采购作业单位和划定工作所需硬件设施。
(二)开展人员培训(2018年3月)。邀请自治区专家,举办红寺堡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技术培训班,确保划定技术人员准确掌握划定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熟练掌握有关技术规程、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操作。
(三)基础资料收集(2018年4月)。基础资料实行多部门分工协作联合收集:国土部门提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果形成的图件、数据库、文本及说明等资料;农牧部门组织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形成的最新图件、数据库,遥感影像,文本和说明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耕地质量资料;发改部门提供全区主体功能区高标准农田现状和规划等文件资料,上述资料由农牧和科学技术局统一汇总,在数据安全不泄密的基础上,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四)实地调查摸底(2018年5月)。各村要按照划定标准和任务,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细化分解到农户,开展实地调查摸底,并选择相对集中连片,四至清晰的耕地,初步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地块边界、片块和整体分布。
(五)绘制工作底图(2018年6月-10月)。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形成的图件、数据等为基础,通过底图制作、实地勘察、面积量算、图面整饰、分布图编制等工作步骤,形成完整体现我镇图廓内外要素、数学基础、行政区划要素、地形要素以及粮食生产功能区要素的图件。对划定功能区的片块,依据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实地勘查结果,将划定片块的农业基础设施状况、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按统计表进行全面登记造册。
(六)公示公告(2018年11月)。公示公告实行两轮公示制,每轮不少于7天。将所划定功能区(涵盖全部基本要素)的图件和说明形成公示公告材料,经村、乡镇审核后,在划定涉及的村内进行张榜公示公告。公示公告过程中提出异议的,应及时进行踏勘、测量、核实、修正,并再次进行公示公告。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委会在公示公告图件上进行签章确认。
(七)成果入库(2018年12月-2019年2月)。对确认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础资料、图件、表册和文本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整合入库,形成包含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和功能区要素等内容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数据库。
(八)建牌立界(2019年3月-4月)。对通过各村初步检查验收的功能区,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标识牌、界桩式样》要求,统一建立标识牌和界桩。标识牌须标明粮食生产功能区类型、编号、面积、建成年份、建设地点、建设与管护单位、责任单位和立牌单位,标注粮食生产功能区域标识。
(九)检查验收(2019年5月-7月)。依据《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质量检查细则》,采用统一的数据质量检查软件,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各村进行检查验收,按照每个村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总面积的50%以上比例进行检查验收。
(十)数据汇交(2019年8月-10月)。以村为基本单元,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对划定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汇总,确保图件、数据、资料的完整和有效衔接,并获取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
(十一)档案管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农牧部门要及时会同档案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要求,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收集、规范管理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划定工作结束后,将档案资料移交档案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顺利开展,我镇成立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镇农牧、水利、林业、各村负责人等为成员的太阳山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马广步 太阳山镇党委委员 镇长
副组长:田进明 太阳山镇党委委员 副镇长
成 员:李 虎 太阳山镇农牧站站长
白 亮 水利干事
李海燕 林业干事
马 洋 农业畜牧干事
马 宁 农业畜牧干事
刘海瑞 农业畜牧干事
李有贵 买河村党支部书记
马存甫 田原村村主任
苏厚成 红星村党支部书记
马成礼 周圈村党支部书记
苏文海 周新村村主任
曹桂成 巴庄村支部书记
孙 树 塘坊梁村党支部书记
廖文玉 小泉村党支部书记
郝自琪 潘河村党支部书记
苏学军 兴民村党支部书记
胡生祥 白塔水村党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牧站,负责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的协调、督查、验收和考评等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农牧站站长兼任,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联动和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工作职责。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指定专人,明确专人负责和专人联络,认真做好对各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进度和质量的检查和考核。各村是粮食功能区划定工作的责任主体,实行村书记(主任)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严格考核评价。建立太阳山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考核考评机制,将划定工作列入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镇政府与各村签订责任书。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有关政策落实,要及时向广大群众公开公示。
(四)注重宣传引导。各村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宣传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宣传,为我镇粮食功能区划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各村要及时上报粮食功能区划定工作信息,及时交流划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形成同心协力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