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红寺堡区教育局
索引号
640303004/2017-54602
文号
红教发〔2017〕430号
发布机构
红寺堡区教育局
责任部门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7-11-02
名称
关于印发《吴忠市红寺堡区教育系统家校合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吴忠市红寺堡区教育系统家校合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学校、直属学校、幼儿园:

现将《吴忠市红寺堡区教育局家校合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吴忠市红寺堡区教育系统家校合作实施方案》

 

 

                               吴忠市红寺堡区教育局

                                                       2017年11月2日

 

附件

 

吴忠市红寺堡区教育系统家校合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七中、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大力实施“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行动计划,推动“十三五”时期家校合作教育工作长足发展,开创区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工作新局面,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相关目标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儿童青少年美德教育为核心,强化家长学校合作教育主体责任,提高家长家校合作教育水平,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品质,促进儿童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为目标,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以及科学儿童青少年发展观,着力建立健全适应红寺堡区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校合作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家校合作教育工作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 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校合作教育的根本任务,突出美德教育,引导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与婚姻观念,培养健全、完整、独立、自由的人格,拥有用自己头脑独立思考的精神,为将来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建设者与公民奠基固本。

2.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从家长和儿童青少年的需求出发,以解决家校合作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校正家校合作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偏差,进而完善家校合作教育措施,改进工作方式,为家长提供有的放矢地多样化指导服务。

3.坚持核心为观念。要通过家校合作教育指导服务,进一步强化家长的教育、监护主体责任,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家校合作教育职责。帮助家长系统学习家校合作教育知识,全面掌握家校合作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育人素养,读懂自己的心灵成长,读懂孩子的成长,读懂家庭的和谐,读懂自己的智慧,做言传身教的榜样,做合格的父母与家庭教育者。

三、总体目标

加快家校合作教育事业专业化、网络化与社会化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红寺堡区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校合作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1.建立家长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听证制度,实现开放办学;设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完善学校、年级和班级、家庭四级联动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2.建立多元整合家长教育资源制度,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通过变革家长会和实现家长学校办学常态化,引领广大家长承担教育责任和义务。

3.建立多种形式家校互动制度,培育家长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家长在办学过程中重要作用;大面积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升广大家长和老师的育人素养。

四、组织机构

成立红寺堡区家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金花

副组长: 刘鹏跃 伏建军 童仲志 张学仁  魏国

成  员:王晓龙  金忠礼  马泽民 杨克虎 齐 刚  

柯  强  马  炜  马 莉  海春涛  车燕飞  马生杰  马天宏  

唐文忠  马千里  马 龙  张治国  郭晓燕  董晓丽  段惠蓉 

王东君  李如峰  李 娜  杨会娟  马奋岚

职  责:主抓红寺堡区家校合作重大事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局工青妇办公室,由工青妇负责,教研室和基教办配合,做好家校合作相关工作,确保家校合作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从而推动家校合作工作的组织实施。

五、具体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为确保家校合作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学校要建立由校长牵头,教务处、政教处、教研组及部分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家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依靠德育工作网络,推动家校合作常规工作的组织实施。
   2.成立家长学校。详细制定培训计划和操作流程,确定每一阶段的培训主题和课程,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3.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从家长中选派代表组成家长工作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改革,作为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桥梁,既可以协调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协调学校做好家长工作,又可以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智慧和才能。家长在开放日可全天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来,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对学校出现的各种问题,可反馈给家长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用书面形式投递到家长意见箱。学校将对家长反应强烈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改进,同时恳请家长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学校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

4.定期召开家长会。各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做交流,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

5.组织家访活动。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快速传递教育信息,密切家校关系,实现家校积极互动的有效措施。各班要充分运用好这一家校联系方式,做到普访、随访、定访相结合,教师个别家访与任课教师集体家访相结合。不仅班主任要家访,学校领导和各任课教师也要家访。同时要求家访工作有目的、有准备,尊重家长、鼓励学生、讲究艺术,与家长开展平等坦诚的交流与讨论,统一教育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深化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学年要组织各年级段安排1-2次的家长开放日,促进家校合作。

6.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家校微信群、QQ群是家校联系最方便、最灵活、最实用的渠道。学校可通过此类平台向家长们宣传相关安全知识,传递学校活动信息,报告学生在校情况,提供教育指南,明确学习任务,给予温馨提示等。为切实发挥作用,学校对每位老师的信息质与量进行统计,做到每学期公布一次,并纳入班主任考核的具体内容中。

7.开展家校共建活动。要针对学生家长群体多层次和多样性的实际,以家长、学生需要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家长访校、知心家信、家教讲师团、家教报、网上交流、家教沙龙、优秀家教案例点评等新型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校活动。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及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帮助分析学生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教育措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全面推进家校合作工作。

8.注重家校合作教育研究。各学校要及时总结推广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典型经验,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学校家校合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立“十三五”家校合作教育重点课题研究。到2020年,全面实现家长学校类别化、常态化、特色化,引领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教育个案研究,形成独生子女、隔代教育、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第二代独生子女个案集,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家庭教育体系。

六、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校(幼儿园)要将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到学校的重点工作中进行统一规划,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注重总体协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推进家校合作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2.认真组织,及时总结。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报送教育局工青妇,以此作为各学校考核的依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