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暑假孩子总在家里抱着手机玩,现在参加了村里的少年军校,不仅作息规律了,还学会了叠被子、敬军礼,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说起村上的七彩假期少年军校,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村民马玉兵的脸上满是欣慰。今年,龙源村暑期少年军校迎来第三个年头,累计参与学生超300人次。2023年7月,吴忠市人民检察院驻龙源村工作队聚焦农村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创新推出暑期少年军校特色活动,他们用迷彩绿点亮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精准施策,锚定成长需求。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农村孩子的暑期生活往往缺乏规划,不少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身体素质和纪律意识有待提升。“家长们在外务工,最牵挂的就是孩子的成长。少年军校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又能磨练意志,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工作队员在驻村工作日志里写下这样的思考。基于此,工作队迅速调研本村7-14岁少年儿童的数量、兴趣方向及家长期望,结合乡村实际,制定了“七彩假期少年军校”实施方案,将军事体验、素质拓展与红色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成长。
多方联动,搭建成长平台。为了让少年军校尽快落地见效,工作队打出一套“组合拳”。在场地选址上,第一年在村内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后续两年,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与村小校长沟通协调,将场地设在了龙源小学,为活动开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师资力量上,驻村队员中退伍老兵张辉主抓,同时招募本村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教官。退伍老兵负责军事训练,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开展知识辅导,实现了体魄锻炼与知识学习的双向结合。在课程设计上,少年军校兼顾教育性与趣味性,涵盖队列训练、内务整理、红色故事宣讲和应急救护演练等内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
淬火成钢,绽放成长光彩。每天清晨,龙源小学里都会响起嘹亮的口号声。百余名“小小军人”身着统一的迷彩马甲,在教官的带领下练习立正、稍息、齐步走,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内务整理课上,孩子们跟着教官学习叠“豆腐块”被子,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整齐规范,孩子们的成就感溢于言表。“我在少年军校学会了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还学到了很多国防知识,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军人。”五年级学生马斌自豪地说到。
除了军事训练,红色教育同样是少年军校的“必修课”。志愿者们通过绘本、动画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讲述革命先烈事迹,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国情怀。应急救护演练中,教官手把手教孩子们包扎伤口、拨打急救电话,提升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休息时,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学唱军歌、分享感悟,欢声笑语洒满校园。
如今,少年军校成了龙源村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黝黑的脸庞多了份坚毅,松散的作息变得规律,家长们看着孩子的变化,纷纷竖起大拇指:“这军校办得太值了!孩子不仅学到了东西,还懂事了不少。”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优化课程设置,邀请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进来,让少年军校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吴忠市人民检察院驻龙源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吕学义说。工作队将持续发力,让七彩假期少年军校成为孩子们锤炼品格、增长本领的成长乐园,用更多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