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穿进千万线的绣花针,就是我们社区干部。一场疫情大考,顺畅的“绣”出了基层治理的图画,呈现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示了社区干部的担当,但也反映出了社区干部薪酬体系激励效用严重不足,极大打击了社区干部的内生“动力”。
在联防联控的关键时期,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首先就是要强化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为了进一步健全社区干部薪酬激励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社区,新民街道建立完善由基本工资、绩效津贴、工龄工资、职称补贴、学历补贴、奖励资金和“五险”一金等部分组成的自然晋升动态薪酬体系。
新民街道综合考虑社区工作者的岗位、社区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职业水平等因素,调整后的平均薪酬待遇为4105元/月,最高每月4588元,最低每月3774元。基础补贴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5倍为基准;对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每人每月分别给予200、300、500元的职业津贴;并按照岗位特点、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建立岗位等级序列,社区正职为7-18级,社区副职为4-15级,工作人员为1-12级;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社区工作者,基本工资等级认定为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工资等级认定为4级;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工资等级认定为7级;在社区连续工作年满20年的社区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5000元的特殊荣誉奖励;连续工作满30年的社区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1万元的特殊荣誉奖励。每年底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年度工作考评,并根据考评情况提出考核等次意见。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工作者调整等级、奖励惩戒、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真心理解、真正支持、真情关爱,让社区干部干好有待遇、退休有保障。完善一套体系,让社区干部“有动力”。社区是社会的基石,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更需要一支素质好、能力强、人员相对稳定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