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红寺堡区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
时间:2024-08-01 来源:红寺堡区财政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政府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红寺堡区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汇报如下,请审议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含金融企业)。

2023年末(下同)红寺堡区共有国有企业16户,其中一级企业9户,二级子公司7户。资产总额347493.22负债总额190236.63,资产负债率为56.63%所有者权益总额157249.77本年营业收入总计4951.62万元,利润总额为-2944.92万元。其中,金融企业1户,为红寺堡区红兴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资产总额24876.94万元,负债总额7542.57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7334.37万元本年营业收入总计242.84万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红寺堡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下同)1082355.88万元,负债总额61065.88万元净资产1021289.9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3926.95万元,占资产总额6.83%;固定

资产209291.42万元,占资产总额19.34%;在建工程471240.37万元,占资产总额43.53%;无形资产2885.39万元,占资产总额0.27%;公共基础设施309790.82万元,占资产总额28.62%;政府储备物资202.23万元,占资产总额0.02%;文物文化资产879.62万元,占资产总额0.08%;保障性住房14060.30万元,占资产总额1.30%;其他资产78.78万元占资产总额0.01%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地资源情况2023年末,红寺堡区国土总面积为275624.48公顷(合4134367.20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72438.18公顷(合2586572.70亩),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2.56%;建设用地面积16181.56公顷(合242723.40亩),占比5.87%;未利用地面积为87004.74公顷(合1305071.10亩),占比31.57%。相较2023年年初,全区农用地净增加455.66公顷(合6834.90亩),建设用地净增加198.61公顷(合2979.15亩),未利用地净减少654.27公顷(合9814.05亩)。

2.矿产资源情况矿产资源总体呈单一式建材和能源性矿产组合。一是建材类矿产资源有陶粒粘土、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和建筑石料,资源储量规模大、分布广二是能源类矿产以煤炭为主,主要分布在线驮石矿区,资源赋存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现有煤炭采矿权3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达3.8亿吨其中低硫煤为2.6亿吨中高硫煤为1.25亿吨。

3.湿地资源情况红寺堡区湿地面积4263.75公顷,涉及45个湿地单元,其中沼泽湿地1个面积79.53公顷,人工湿地25689.49公顷,沟河道湿地121637.69公顷,湖泊湿地3个面积1857.04公顷。

4.水资源情况红寺堡区2023年度取水量2.747亿立方米,其中用水量2.242亿立方米,水损0.505亿立方米。用水量中黄河水2.184亿立方米,占97.41%,地下水0.039亿立方米,占1.74%,非常规水0.019亿立方米,占0.85%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

1.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章程,正红集团公司组建公司党委,符合条件的区属国企组建党支部,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和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2.聚焦效益价值,夯实企业发展根基。财政部门制定《吴忠红寺堡区属国有企业开展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实施方案》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增加值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营业现金比率等一利五率核心指标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打造科学全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组织生产运营,树牢一切成本均可控理念,健全成本管控责任机制,抓好成本关键环节和重点要素,严控成本费用过快增长,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增强财务集团化管控、集约化运作能力,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构建一流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资金成本,防范资金风险。

3.扎实开展专项治理,筑牢国企廉洁防线。深刻认识国有企业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开展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期间发现企业存在《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会计准则执行不够严格、岗位设置不够合理、配套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纠治,进一步强化国企不敢腐的震慑,补短板、堵漏洞,扎牢制度笼子,完善不能腐的机制,结合廉政警示教育,强化宣传引导,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推动建立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筑牢廉洁防线。

4.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积极落实金融扶持政策,降低担保费率,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一般农户年担保费率由1%降低到0.6%,涉农企业年担保费率由1.5%降低到0.8%脱贫户免收担保费。2023年度累计新增担保贷款975486224.13万元(农户、个体973579776.13万元,企业196478万元)。其中产业担保贷款8193.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3200万元(全民创业10842万元、妇女创业12358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0014.73万元,富民贷14816万元。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殖大户等资金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1.建章立制健全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在资产配置环节,严格执行配置标准,严禁超标准采购;在资产使用管理方面制定印发吴忠市红寺堡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强化资产自用、出租等日常管理;在资产处置和收入环节,修订印发《吴忠市红寺堡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处置程序规范处置行为。目前已形成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全生命周期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厘清管理职责,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2.加强审核,规范资产日常管理行为。严控资产配置入口关加强对资产配置的全面预算管理,建立预算资金形成资产的全链条管理机制,根据业务需求和履职规划,紧密结合存量资产,从严审核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优先通过调剂存量资产等方式保障配置需求。二是加强日常使用。依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优势,定期做好盘点对账,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实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有机统一三是规范资产处置。资产处置严格按规定权限履行审批程序,经审批同意对外出租、处置的资产,坚持公开透明原则,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处置,处置收入扣除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关规定及时缴入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隐瞒、节流、坐支和挪用。

3.深入检查,全面提升专项监督成效。根据财会监督专项行动要求,制定印发《吴忠市红寺堡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聚焦资产处置制度制定、处置、收入管理等关键环节,推动专项治理走深走实。经核查,发现部分单位2022年已申请报废资产,主管部门处置批复已下,但未履行后续处置工作,资产处置不及时,已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公开处置,逐项整改销号处置收益已全部上缴国库

4.统筹协调,推动资产盘活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制定印发红寺堡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工作实施方案红寺堡区行政事业单位虚拟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构建虚拟公物仓管理模式,搭建虚拟公物仓信息数据库闲置资产纳入集中管理建立权责清晰、科学有序的调剂流程推进国有资产统一调配、共享共用有效打通部门间盘活通道,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2023纳入公物仓资产共计2237件,账面原值共2599.86万元,盘活利用1958件,账面原值2115.69万元,有效节约财政资金。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聚力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一是完成国土绿化任务5.23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3.7万亩,森林抚育0.3万亩,林草有害生物防治6.13万亩,草种繁育0.06万亩,湿地保护修复0.47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15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11.53%52.13%二是加快推进罗山西麓生态环境改造提升。实施杏花岭”“桃花湾景观提升和水源涵养造林2处,新增国土绿化面积137亩,环罗山外围生态效果大幅提升。三是全面加强林草资源管理。更新完善三级林长191人,护林员792人,三级林长巡林巡草0.82万次,护林员巡林巡草15.7万次,推动解决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突出问题3个。依法依规审核报批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和草地71件,其中占用林地62.83公顷,草地646.4069公顷。设置林草有害生物监测点368个,监测面积2210.11万亩次,监测覆盖率达100%;压紧压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扎实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改,火灾综合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全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持续加大禁牧封育力度,严格落实四禁要求,开展禁牧封育集中攻坚行动,累计开展禁牧督查200余次,下发通报13期,督办单12期,现场督办80余次,先后拆除羊圈300余处,立案查处偷牧案件120余起。

2.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发力。一是持续服务城乡建设。完成单独选址项目报批13个,申请农用地转用报批总面积121.0351公顷,完成4个城镇和3个村庄批次报批工作,总面积22.4141公顷。办理规划项目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145件,出具规划设计条件23件,规划核实验收51件,审定项目规划方案53个。持续提升土地收益。全年收缴各类土地收益金5.736亿元,其中:收缴土地出让金2.74亿元(含往年应缴未缴),跨省域转让指标交易2.37亿元,跨县域转让指标交易0.173亿元,土地承包费0.179亿元,光伏租赁费0.264亿元,临时用地租赁费0.01亿元,示范区创建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水平。积极推行预约上门、简化办理程序、大客户窗口、绿色通道等便民利企措施,全年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10025件,帮助企业和群众融资36.9亿元,出具各类不动产登记证明5823次,受理查询查档8338次,全程网办各类业务4124件,预告登记全程网办率达84.8%,网络查询量达6716次。减免小微企业登记费17.5万元,实现红寺堡产业园1宗工业用地交地即交证工作零突破。稳妥化解鼎盛花园35户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协商解决罗山花园198户法院查封问题;对符合发证条件的1545宗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全部颁证,对不符合颁证的3675宗进行备案。

3.严守资源底线红线,自然资源保护形势日趋向好。一是从严推进耕地保护。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吴忠市关于耕地保护工作要求,对三区三线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位置、地块全部足额分解到各级田长手中,逐级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66份。绘制并下发各乡镇、村委会农用地分布图77份,设置安装耕地监管责任牌71个,界桩231个,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田长耕地保护范围、面积。二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认真抓好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工作,2023年变更调查耕地流出图斑179758.09亩,已整改恢复172751.938亩,整改率达99%,剩余未整改图斑76.152亩,待吴忠市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后销号清零。三是有效处置非耕地问题。成立红寺堡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红寺堡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方案》,针对国家下发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图斑、2022年变更调查成果中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图斑等5种情形,进行逐一核查处置,调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253.33亩,补划面积3923.21亩,实现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4.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两权改革持续深化。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之源,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激活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土地权改革方面,紧扣盘活增值的改革思路,扎实推动增存挂钩工作,对红寺堡区刘家沟湾煤矿G2块地3.1546公顷(合47.32亩)进行位置置换,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促进存量土地高效利用。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847.05亩,处置闲置土地52.35亩,依法收回园区内闲置土地111127.67亩,超额完成自然资源厅下发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扎实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共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土地421.8847公顷(合328.27亩),实现低效土地盘活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增值收益,为阶段性实现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提供保障。山林权改革方面,梳理太阳山镇6个行政村集体林地可确权面积,制定《红寺堡区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实施方案》,将可确权的3.7万亩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颁发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6本。引进企业注入社会资本,以地换林建成世外桃源,种植桃树1100亩;采取以林养林模式,种植生态防护林+经果林1500亩,建成以枸杞林下散养生态鸡为主的林下示范基地1179亩,养殖美杞鸡8.5万只;村镇合作社、国有林场利用经果林和乔木林林下种植黄花菜、蔬菜等5317亩。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国企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一是监管力量薄弱。红寺堡区国企监管业务由财政局负责,编制、人员未单独落实,均为兼职,工作人员不足,专业干部缺乏,监管力量薄弱,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急需构建全新的管理体系;考核机制不完整,2021年1月试行《吴忠市红寺堡区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该方案仅针对正红集体及所属子公司,其他企业均未推行,考核作用发挥不突出,导致企业盈利动机弱化,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二是注册资本金不到位。根据新公司法规定,注册资本认缴时间为自公司成立起5年内缴足,我区大部分企业均为实物资产(公益性资产)出资注册,现金出资较少且到位率不高,周转资金不足,经营性资产占比较低,盈利能力低下,整体效益偏低。红寺堡区属国有企业注册资本金共124870万元,实际现金出资为49037.92万元,正红集团等9家企业注册资本金缺口为27962.61万元。其中,红寺堡区红兴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基金19300.05万元,红寺堡区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28813.15万元(国开重点基金项目和农发重点基金),其他15家企业现金出资仅为924.72万元。三是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部门、各企业均未编制企业经营预算,经营目标不明确,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如供暖公司2023年净利润亏损2400万元;红丰公司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公司的利润点仅有红酒一项,主营业务单一,且受市场波动较大,其他业务基本没有利润;粮油公司应急储备粮油轮换不及时,且储备数量不足无法保障应急需求。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不实。一是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部分单位对于如何管好国有资产的责任意识、效益意识、约束意识比较淡薄,只重视购置,不重视管理和监督,会计核算和实物管理相脱节,账账、账实不符,如在专项检查中发现文体局、自然资源局等8家单位账账、账实不符,涉及金额120188.87万元。还有的底数不清,资产漏记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基础工作不实。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不规范,已交付使用的项目资产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或公共基础设施,如住建局、水务局等5家项目单位涉及工程项目共573个,涉及金额311379.51万元;已停用设备家具长期积压不处置,已处置资产基础数据更新不及时,如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等6家单位积压待处置资产涉及金额2681.17万元;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治理推进不彻底,在数据治理期间,经抽查大河乡政府、红寺堡镇政府等11家单位均未按规定时间及数据治理要求及时更新完善资产系统卡片信息;部分单位车辆经无偿划转或报废处置后,未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增加或核销相应的资产卡片,未收集车辆处置资料,导致出现因处置资料不全无法下账等现象,如公安局等单位。三是处置程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砂石存在低价处置行为,因工程施工产生的砂石料,应当由红寺堡区自然资源局报市自然资源局审核同意后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确定的资源价款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公开处置。部分单位未进行评估论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为参考价进行低价处置;资产出租程序不合规,如交通局原汽车站附属用房、交通宾馆及场地,民政局的慈善服务中心等资产出租未经政府、财政审批,未按程序进行公开招租,拖欠租金,未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大量房屋类资产未入账,属账外资产,未办理不动产证,如红寺堡区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楼),红寺堡区司法调解服务中心等21处办公及附属用房、棚改安置房、罗山花园与恒馨园人才公寓等资产均未录入资产管理系统。

(三)自然资源综合治理难度大。一是枸杞留床面积逐年减少。受“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影响,对土地立地条件要求相对较高的枸杞产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因水肥、采摘等投入持续增长,市场效益低下等因素影响,部分散户自行挖除枸杞,造成枸杞留床面积大幅减少。二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低,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我区采矿企业大都是小型个体私营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存在浪费和破坏资源现象,大部分采矿企业只销售原矿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另外,历史遗留采坑等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存在治理难度大的问题。三是集体山林地确权难。历史林权证、草原承包证持有情况无从查证。行政区划调整后,太阳山镇境内从外县区调整的6个行政村,存在“一地多证、证地不符、界限不明”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农户对国土三调数据村界不予认可,造成集体林草地落界确权登记困难,无法突破山林权改革集体山林地确权登记的重点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健全国企管理体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1.健全国资管理机构成立红寺堡区国资监督管理服务中,中心隶属财政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国有企业资产监督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严格履行国有企业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完善优化管理制度,推行产权登记和法人登记联动机制,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2.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构建企业现代治理体系,全面梳理国有企业法人层级、产权架构,精准压缩管理层级,压减法人户数加大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两资(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力度,清理退出连续亏损、扭亏无望企业。完善企业资本结构,剥离公益性资产,核减、调剂资本金,保障企业注册资本金到位,逐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完善国企考核机制。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管理,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对企业负责人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核评价,建立企业负责人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机制,依据企业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公益类、商业类相匹配的差异化分类考核体系。制定区属国有企业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完善考核实施细则,落实任期激励收入分配,强化考核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推动区属国有企业真正落实市场化经营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激发企业生机活力,引导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强化基础工作管理,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1.政治站位,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需要各单位的通力配合,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强化资产管理培训,提高资产管理意识,摒弃传统的重资金轻实物错误认识,进一步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增强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各部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认真压实责任,组织推进存量在建工程、公共基础设施登记入账工作,按规定将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等资产及时、准确登记入账,确保国有资产信息全面完整。

2.压实管理职责,夯实资产管理基础。以坚决贯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为契机,认真做好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工作。加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管理,及时处理资产盘盈、盘亏、资金挂账和在建工程转固等事项。准确完整登记资产卡片信息,定期盘点对账,确保资产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完整。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对符合报废条件的资产及时进行处置,对资产丢失、毁损等情况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执法必严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3.加强统筹协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以国有资产盘活工作为契机,充分挖掘闲置低效资产潜力,持续加强闲置低效资产摸排统计工作建立闲置低效资产台账,认真分析盘活方式,分类策盘活利用。加快办理闲置房屋类资产产权,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加快盘活进程,构建闲置资产共享、信息互通的盘活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全面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三)完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提升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1.聚焦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推进绿色自然资源建设。全力推进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红寺堡攻坚行动,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一是全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营造林任务12.0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7.5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15万亩,湿地修复保护0.47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20万亩。二是积极推进超长期国债项目。聚焦毛乌素沙地防治、中部干旱带灌草植绿、加强禁牧封育等任务,谋划推动三大战役两大行动,计划实施毛乌素沙地西缘防沙治沙3万亩,酸枣种质资源保护及荒漠化综合治理6.13万亩,红柳沟小流域治理1.08万亩,打造科学绿化试点1处、防沙治沙试点1处。三是加快推进经济林产业建设。以枸杞、苹果等林业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大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技术等领域果农培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产增效。

2.聚焦高质量发展蓝图,全力推进和谐自然资源建设一是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在已审批的《吴忠市红寺堡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基础上,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指引乡村振兴;启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土地用途、开发强度等建设要素,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优化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城镇开发边界内各类项目严格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禁止规划建设独立开发区。三是严格用途管制保障土地要素。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监管,对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进行严格把关,依法依规开展用地报批工作,服务项目落地开工。

3.聚焦资源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高效自然资源建设一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发挥土地要素保障工作组作用,对红寺堡区2024年度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提前函告用地单位需办理用地手续种类、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推动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用地用林用草快报快审快批。二是扎实做好土地供应工作。全力保障各类公建项目用地划拨手续办理,持续推进建设用地供应工作,保障重点项目落地,拟出让建设用地191150亩,力争全年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3.3亿元。三是大力推进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按照自然资源厅《关于切实保障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工业用地弹性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宁自然资发〔202346号)要求,完成园区新增工业项目用地宗数40%以上标准地供应任务。

附件:1.名词解释

2.红寺堡区2023年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3.红寺堡区2023年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情况表

4.红寺堡区2023年土地资源情况表

5.红寺堡区2023年优势矿产资源储量情况表

6.红寺堡区2023年供水量情况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