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红寺堡区2025年新收获小麦质量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2025-08-28 来源:红寺堡区发展和改革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工作部署要求,为服务保障粮食收购工作,及时掌握我区2025年新收获小麦质量安全状况,红寺堡区发展和改革局在小麦收获第一时间走村入户组织开展了2025年收购小麦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本次扦样共采集春小麦样品4份,样品以宁春4号为主,涉及3个乡镇4个行政村20户农户。采样过程统一使用全国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了扦样过程全程记录、样品信息可追溯。样品及时送往自治区粮油质检中心进行会检。

我区2025年新收获小麦整体质量全区较高水平。容重平均值809gL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较上年提高1gL,变幅775gL847gL,一等、二等比例分别为50.0%、50.0%,一等比例较上年降低35.7个百分点,二等以上比例为100%,与上年持平。千粒重平均值48.3g,较上年提高2.0g,变幅43.3g52.4g。不完善粒率平均值1.6%,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变幅0.3%~4.2%,符合一等(≤6.0%)比例为100%,与上年持平。硬度指数平均值69.8,较上年提高7.7,变幅69.670.0,硬质小麦(≥60)比例为100%。内在品质方面: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31.5%,较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变幅30.9%~31.9%。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14.3%,较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变幅14.2%~14.5%。容重达到800gL以上的占比为50.0%,为全区最好水平,其中大河乡大河村种植的宁春4号品种容重为847gL,为全区最高水平;红寺堡镇朝阳村种植的宁春4号品种容重为840gL,质量表现较好。

综合分析监测数据,赤霉病粒、黑胚粒、生霉粒和生芽粒检出率和检出值均为近年来较低水平,反映出我区新收获小麦病虫害防控效果好、收割晾晒及时。在品种方面,宁春4号仍然是我区春小麦种植的主导品种,采集的小麦新品种种类较前2年有所增加。对比近年来监测数据,宁春4号小麦质量指标表现不稳定,在同一区域内种植差异性较大,品质指标中湿面筋含量在21%~34%之间,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在10%~15%之间,优质品质表现不突出。

建议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扩大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积极性,同时加强小麦种植栽培、田间管理和收割晾晒等新技术运用推广。形成以宁春4号春小麦为主的优质品种体系,实现优粮优种、优粮优收、优质优价,切实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实现增产增收,保障我区粮食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