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至,学生离校居家户外活动增多,溺水、交通事故等安全风险进入高发期。为切实增强辖区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暑期安全事故发生。连日来,红寺堡区公安分局组织各派出所民辅警以警务区为单位,集中深入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暑期前“最后一课”宣传教育活动,为辖区数万名学生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每个案例都对应暑期高频风险,必须让孩子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活动前,民警结合近年来暑期安全事故数据,精心梳理出防溺水、防电诈、防校园欺凌等领域典型案例,将枯燥的安全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剧本”。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还制定了差异化宣讲方案——为小学生群体精心设置互动游戏环节,为中学生制作“案例警示教育片”,确保宣教内容“入脑入心”。
“失足落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是你的同伴落水,你该如何呼救?”在防溺水宣讲环节,民警以直观提问的方式直奔主题。结合夏季溺水事故高发特点,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溺水事故的严重危害及常见诱因,着重强调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不要相信任何陌生人的甜言蜜语,不要贪图小便宜。”“一定要切记不听、不信、不理会、不转账、不屏幕共享、不点击陌生链接!” 针对电诈案件发案特点,民警结合近期高发的刷单返利、冒充客服、游戏充值等诈骗手段,通过现场互动、答疑解惑等形式,揭秘诈骗分子的惯用套路,提醒师生警惕“小便宜”陷阱,进一步筑牢反诈“防火墙”。
“遇到欺凌一定要勇敢说出来,学校和警方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此外,结合青春期心理特点,民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校园欺凌的定义、表现形式及法律后果,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压力与矛盾,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还重点强调了交通安全常识、居家用电用火规范等常识,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知识问答的立体宣讲模式,让安全知识从“纸上”落到具体行动中。
此次宣传活动覆盖辖区137所中小学、幼儿园,受教育学生5.1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个夏天,红寺堡公安用“最后一课”的坚守,为辖区广大学生系紧暑期“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