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寺堡区依托红寺堡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充分发挥政策人力资源优势,强力推进黄花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前,黄花菜在田4.18万亩,带动就业3.4万人,实现劳务创收1.05亿元。
一步走,强化政策引领,实现产业规模化。坚持问题导向,随着黄花菜产区面积的持续扩大,连续8年推动研究出台了《红寺堡区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扶持意见》,不断加大黄花菜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黄花菜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配套建设公共晾晒场57处40万平方米、冷库61座、烘干房23间,发放晾晒托盘57万个。今年,继续集中资源投向黄花菜产业培育,对阴雨天收购农户的黄花菜,对标有“红寺堡黄花菜”字样的包装箱,对鲜菜深加工和干菜加工流水线的企业、合作社给予适当补助,为黄花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二步走,强化科技支撑,实现产业技术化。为支持红寺堡区黄花菜绿色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对集中连片黄花菜种植区提供灌溉及水肥一体化、农艺、农机等生产服务,投入闽宁资金78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科研基地,开展黄花菜优新品种引进示范,高产栽培技术和鲜花保鲜技术等试验研究,打造黄花菜高效节水种植片区3万亩。定期举办黄花菜种植销售系列培训,培养黄花菜种植致富带头“土专家”29人。
三步走,强化能力提升,实现产业规范化。通过动员群众、培育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引进加工企业、建设闽宁扶贫车间等多种形式,不断发展壮大黄花菜产业,投入闽宁资金采购黄花酱加工设备,累计培育“宁夏旺林”“富阳”“清泉”“阳光”“苗宇”等黄花菜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7家、家庭农场66家、种植大户667家,鼓励支持黄花菜系列产品加工开发,质量体系认证、技术改造升级和品牌形象设计等。同时依托“跨村联建”模式,整合设施共享经验,创新组建黄花菜产、加、销全链条产业联合社,通过联合发展模式,提高产业发展的风险抵御能力,推动黄花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步走,强化示范引领,实现产业品牌化。“酒香也怕巷子深”,红寺堡区借鉴福建省“福农优品”农产品品牌建设思路,加强黄花菜“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认证,申请注册了“红寺堡黄花菜”公用品牌。鼓励支持企业先后注册了“兴茗萱”“萱菀亭”“旺林萱”“黄金萱”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黄花菜商标,打造红寺堡黄花菜知名品牌,以品牌建设保护优质黄花菜品质。红寺堡黄花菜产区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基地”、世界独一无二“优质有机荒漠”产区、“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西部天然富硒黄花菜示范基地”“西部富硒黄花菜第一镇”等一系列称号,打造形成了具有全国广泛影响力的红寺堡优势区域品牌。
五步走,强化推广销售,实现产业市场化。立足富硒黄花菜等农特产品优势资源,引进福建、浙江等电商直播经验和资源,依托抖音、快手、京东、中国移动等电子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推进“互联网+”与黄花菜销售深度融合,以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农副产品产销合作机制,累计投入闽宁资金700余万元,制定红寺堡区农特产品销售、物流、电商以及门店补助政策,在上海、广东、泉州等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建设红寺堡区农副产品展销馆14家,切实推动“宁货出塞,走俏全国”。2024年我区黄花菜鲜菜产量达7.3万吨,综合产值达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