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红寺堡区组织召开2023年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回顾总结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以新担当新作为、新实践新成效,加快推进红寺堡区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哈小军以“紧扣规律 比拼赶超 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为题作工作报告,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慈小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教育系统在区委、区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扣教育质量提升总体目标,聚焦“强素质、精内涵、创品牌、促均衡”的总体定位,持续在建高品质学校、育高素质队伍、办高质量教育方面下功夫,全区教育事业彰显出新风貌、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实现了新跨越。
2023年,我们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坚定建设教育强区的信心;要明确目标,优化思路,突出建设教育强区的重点;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凝聚建设教育强区的合力。保持劲头与底气,实现赶超与进位,用勇于创新的精神培植新征程上的优势,用大道为公的情怀续写新时代的篇章,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上打造新亮点,在提升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上交出新答卷,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上展现新气象,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上体现新担当。
会议强调:紧扣立德树人“第一要务”。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定不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严肃教育质量“第一标准”。全面对标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目标任务,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质量“比较优势”,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一是把教师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第一资源和根本依靠,加强在岗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塑师道尊严。大力实施起航计划、青蓝计划、领航计划、卓越计划“四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二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质量提升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课程教材管理,严格落实教学基本规范,从课时、环节、课标、教研等入手,深度推进集体备课制度,加大农村学校教研视导力度,让课堂教学在变革中提质增效,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实施固本增效“七大行动”。全面实施教育固本增效起底行动,以学段为导向,破解发展瓶颈,实现治校育人全建制提升。一是学前教育阶段以规范为主要抓手,建立完善办学监管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学前课程体系,制定出台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方案,加快制定幼小衔接攻坚方案,畅通幼小衔接渠道。二是义务教育阶段以优质均衡摸底为主攻方向,找准优质均衡发展短板弱项,制定补充提升计划,逐年分解任务,对照需求清单做好项目、设备、人员调配,打足提前量。三是义务教育阶段以集中办学为支撑,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通过政策杠杆,实现区域内、镇域内相对集中办学,扩大附属小学集中办学力度和规模,稳妥推进小规模学校撤并。四是义务教育阶段以交流合作为质量提升有力抓手,深化与会宁县、惠安县教育合作帮扶,用好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校地合作资源,谱写闽宁协作、区域协作的教育实践。用好“组团式”教育帮扶力量,开展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教育合作交流。五是高中教育阶段以提质培优为发力点,正视学情短板,开展培优、固中、补差分层教学活动,夯实高中教育“突围”力量。六是职业教育阶段以职教联盟为主要方向,在普职融通基础上,注重分层教育,侧重应用型本科应试教育,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同重。积极争取与泉州市、本地企业协作,订单式培养,拓宽学生就业门路,提升就业水平,扩大招生影响力。七是特殊教育阶段以融合为发力方向。配备特殊教育专职教研员,加强特殊教育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严格落实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政策。
会上,职业技术学校、红寺堡中学、第一中学、第二小学、红镇中心学校、第三幼儿园、基教办主要负责同志作表态发言。教育局班子成员,局机关各股室(中心)负责人,各乡(镇)中心学校、直属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主管教学、政教副校(园)长,各党支部书记(专职副书记),各乡村学校校长(含教学点),责任督学代表,初三、高三年级主任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