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索引号
640303048/2020-00015
文号
发布机构
红寺堡区社会经济调查队
责任部门
红寺堡区社会经济调查队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0-04-23
名称
红寺堡区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分析
红寺堡区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分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红寺堡区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推后、农户畜禽出栏减少,农民收入下滑。根据抽样调查结果,一季度红寺堡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4.0元,同比减少50.3元,下降1.9%。

一、农村居民收入的构成及特点

一季度,红寺堡区农村居民四大项收入“三增一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降幅明显,是农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因素。

(一)工资性收入增幅回落,拉动农民增收的作用减弱。一季度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52.4元,同比增加42.0元,增长4.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6.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 1.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增幅较上年同期低5.4个百分点。

(二)经营净收入降幅较大,拉低作用明显。一季度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149.0元,同比减少259.7元,下降18.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4.3%,拉低可支配收入9.8个百分点,是拉低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均农业净收入499.7元,下降4.9%,人均牧业净收入292.2,下降37.8%,人均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368.8元,下降10.4%。

(三)财产净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小,稳中有增。一季度农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0.3元,同比增加1.0元,增长11.0%,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0.4%

(四)转移性收入增幅最大,是稳定农民收入的有效支撑。一季度农民人均转移净收入482.4元,同比增加166.4元,增长52.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6.3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36.7%。2019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见犊补母”等大额惠农补贴集中在一季度兑付,稳定了农民收入。

二、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一)农民工实际从业时间减少。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一季度农民工本地、外出务工时间均减少,其中本地务工时间较上年同期减少20天,外出务工时间较上年同期减少17天。务工时间减少因素:一是2020年春节较2019年提前10天,农民工返乡早,实际从业时间同比减少。二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民工春节过后返工复工时间较往年推15-20左右。

(二)主要畜种出栏降幅明显,牧业收入大幅下滑。疫情防控期间,活禽活畜交易市场关闭,商贩也无法上门收购,一季度农户可交易的时间较上年同期减少1个月,育肥的肉牛、二毛羊羔等无法出售,错过最佳销售期,导致牧业收入大幅下滑。根据畜禽监测调查结果,一季度红寺堡区生猪出栏3885头,同比下降39.1%,肉牛出栏8622头,同比下降14.3%,羊出栏60848只,同比下降37.9%。

(三)农村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别是2月份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农村从事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农产品商贩等人员无法从业,三产经营收入下降。

三、促进增收的建议

(一)多措并举增加农民工就业。一是积极推动劳务输出充分发挥劳务中介和劳务经纪人作用,鼓励其广泛带动红寺堡区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闽宁协作”等积极推动劳务输出二是继续增加农村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让更多就业困难、收入低家庭有一份长期稳定的收入。

(二)发挥合作社、流通中介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快牛、羊出栏进度和出栏量一季度,红寺堡区肉牛、肉羊存栏分别突破6万头、40万只大关,牛羊出栏的潜力大,部分农户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一味追求扩大养殖规模,出栏意愿不强烈,存栏多出栏少、出栏缓慢等情况普遍,养殖效益不高。对此应积极发挥合作社、流通中介组织的作用,并积极探索并出台鼓励农户出售的补贴政策,调动养殖户出栏积极性。

(三)积极宣传创业贷款政策,扩大创业贷款覆盖面。积极宣传创业贷款政策,向农村返乡创业人员、从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农村三产从业人员、非建档立卡户等群体提供创业贷款,支持其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四)加快各类涉农项目验收进度,缩短资金兑付时间。加强部门统筹协调超前谋划,加快扶贫、“见犊补母”等涉农项目验收进度,做好资金安排,确保验收一批兑付一批,及早发挥资金成效。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