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红寺堡积极探索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让群众得实惠
时间:2018-09-30 来源: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今年以来,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比下降33%,城区连续2年道路交通事故“零死亡”,重特大交通事故“零发生”……这是914日,在红寺堡区公安分局交管大队了解到的一组数据。

针对红寺堡区国省道、县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的实际,结合交巡警改革,红寺堡交管部门面对复杂的道路交通形势,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经验。

926,在红寺堡的街头巷尾你会发现:戴头盔的驾乘人员多了;在红寺堡的村口路头你会发现,遵守交通安全的司机多了,在红寺堡的寻常巷陌你会发现,闪烁警灯的巡逻警车多了……

“头盔工程”让出行更安全

920一大早,到红寺堡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的办事群众何龙在路边见到正在执勤的交警苏斌,上前紧紧握住苏斌的手说:“以前,我挺不理解你们非要让我们佩戴头盔这件事,这不前两天我去老家办事,出门时正好和对面经过的摩托车碰了个正着,幸亏我戴了头盔,要不后果没法想象,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说起佩戴头盔这件事,苏斌深有感触,“刚开始推行‘头盔工程’并不顺利,群众觉得麻烦不说,还有抵触情绪,甚至我们把头盔送给群众,他们都不愿意戴。经过我们不断的宣传和努力,群众慢慢接受了,戴头盔骑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为将“头盔工程”这一生命工程做好做实,红寺堡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各部门单位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前期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城区范围内的整治,随后在城镇乡村,利用每天交通高峰时段,全警全员上路查处电动车摩托差无牌无证、不戴头盔的违法行为。

“随着驾驶摩托车、电动车的驾驶员增多,如果不戴头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头着地受伤,往往是致命的。”红寺堡区分局交管大队大队长安世锋说。

如今,在红寺堡城区,摩托车、电动车驾乘人员的头盔佩戴率达到了70%以上,冬春季天气较冷时,驾乘人员的头盔佩戴率达90%以上,大大减少了事故伤亡率。

“三站三员”农村道路管理的“枫桥经验”

扭转改变农村道路失控漏管,一直是红寺堡交管工作的重点。

今年,是红寺堡新庄集乡杨柳村村民张德堂担任该村交通劝导站劝导员第二个年头了,提起村子里以前的交通状况,张德堂皱起了眉头。

“我们村以前的路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大家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还有好多无牌无证超载车辆上路行驶,特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自从担任劝导员后,张德堂越发觉得劝导员的重要性。“前不久下大雨,村里道路泥泞难行,那天我就站在村口,指挥过往车辆按秩序通行,避免了发生车辆碰撞的交通事故,虽然自己淋了点雨,但是大家都平平安安回家,我心里也舒服。”张德堂认为,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让更多的人远离危险,这件事就有意义。

张德堂从事的工作是红寺堡分局创建的“三站三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一个缩影。为扭转农村交通管理薄弱环节,该局在原来的“两站”“两员”的基础上,把村干部动员起来成为交警助理,全面铺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三站”“三员”建设工作,在辖区2364个行政村设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5个、交通助理工作站64个,交通安全标准化劝导站3个,每个劝导站有三四名交通助理员和劝导员,他们都是一些觉悟较高和有一定威望村干部或村民。

如今,张德堂心里装着一本村子里的“交通指南”,村子里哪些路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道路整理力度,有没有进出村的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他都清楚,时间长了,张德堂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逢人便讲交通安全。

交通助理和劝导员不仅可以协助交警维护辖区道路交通秩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还可以利用熟悉本村情况的优势,参与交通日常管理,向交管部门提供违法行为线索,交警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打击处理,采取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方式来做好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和群众的联系建立起来了,也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劝导站既是交通劝导员的工作站,也是交警的工作站、治安警的工作站。按照交巡警改革方案,红寺堡交管部门在各乡镇派出所设立交管中队,赋予一般简易处罚和简易交通事故处理权限,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巡逻管控,使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在农村得以实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